古代的文人墨客,写中秋节的人很多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,是苏轼的那首《水调歌头》。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……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首词被看做中国“对月抒怀”题材的巅峰之作,以至于有人说:“中秋词自东坡《水调歌头》一出,余词尽废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根据这首词的序言,这首词是苏轼因为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而写的。写《水调歌头》时,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的政见不同正被贬官在外。他本想到离苏辙比较近的地方为官,但愿望没能实现。中秋那夜,皓月当空,想起几年没能见面的弟弟,苏轼心潮起伏,乘酒兴写了这首词。不能团聚的遗憾又持续了一年,第二年的中秋节,苏轼终于见到了弟弟,又写了一首《中秋月》,其中那句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让人唏嘘不已。
除了诗词,古代的很多故事中也有人们在中秋祈盼团圆的情节。如元代关汉卿的杂剧《拜月亭》中,王瑞兰在院子里拜月,祈求月神保佑自己与丈夫重新团聚。
鲁迅
中秋能与家人团聚,无疑是最好的。漫画家丰子恺在其随笔集《静观人生》中回忆往事时说,他童年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,就是“父亲的中秋赏月”。
“在深黄昏,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。更深人静,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,恰好围成一桌,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。谈笑,看月,他们——父亲和诸姊——直到月落时光,我则半途睡去,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。”在丰子恺的笔下,全家团聚、言笑晏晏的中秋之夜,令人颇为神往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与家人团聚。鲁迅多年离家在外,在他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,几乎每年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述。
1912年,鲁迅应蔡元培之邀,离开家乡赴北京任职。中秋节那天,他下午和晚上接待了几位朋友,晚上十点左右返回卧室,“见圆月寒光皎然,如故乡焉,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”,颇有几分唐人“寒梅着花未”的惦念。鲁迅的日记向来简洁,很少有浓郁的情感流露,但这寥寥数语中,思乡之情跃然纸上。
不能与家人团聚纵然遗憾,但可以通过与朋友欢聚来弥补。1917年,鲁迅在北京绍兴会馆与朋友共度中秋,那时他已经不觉得月亮发出寒光,而是说“月色极佳”。1931年的中秋节,鲁迅与夫人许广平一起走亲访友,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。在他看来,仍是那轮明月,但因为与至亲之人聚在一起,那晚的月色已不是“极佳”一词所能描述,而是“月色甚佳”。团圆之时,竟然连月亮都是不同的。
在文人们的笔下,团圆与分离,但凡发生在中秋,其感情之强烈,总是更增几分。杨绛先生在其经典作品《洗澡》问世多年后,又作《洗澡之后》一书。用杨绛自己的话来说,这其实是一篇新作,人物依旧,事情却完全不同。
《洗澡》故事曲折,涉及人物颇多,其中以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纯洁感情最为人们所称道,但同时也有读者怀疑其友谊的纯粹与真挚。在《洗澡之后》中,杨绛给了这两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——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因爱上别人主动提出了离婚,如此一来使两个人在精神上都得到了解脱,且都找到了称心的情感归宿。《洗澡之后》的结尾,就发生在中秋节。杨绛在结束语中这样说:“中秋佳节,李先生预备了一桌酒席,一来为姚太太还席,二来也是女儿的订婚酒。时光如水,清风习习,座上的客人,还和前次喜酒席上相同,只是换了主人。许彦成与姚宓已经结婚了,故事已经结束得‘敲钉转角’。” 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,再不会被更改了。
之所以将结局安排在中秋节那一天,大概是因为杨绛极看重中秋节所代表的团圆意味。2010年的中秋节,时值钱锺书百年诞辰纪念日前后,杨绛赋诗《中秋》回忆爱人:“忽见窗前月玲珑,秋风竦竦吹病松。心胸郁结人知否,怀抱凄清谁与共。离合悲欢世间事,阴晴圆缺凭天公。我今无意酬佳节,但觉凄凄秋意浓。”这中秋之夜的喟叹,让人想起了她在《我们仨》中所说的那句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”,同时,也在这凄凄别情中,想到了昔日团聚时的温暖与甜蜜。
老舍
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。天气正好不冷不热,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。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,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。天是那么高,那么蓝,那么亮,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:在这些天里,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。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,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。
同时,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,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。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,各种馅子的月饼,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;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,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,迎接北平之秋。
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,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!
季羡林
每个人都有个故乡,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。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。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。
但是,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,未免显得有点孤单。因此,在中国古诗文中,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,最多的是山和水,什么“山高月小”,“三潭印月”等等,不可胜数。
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。我小的时候,从来没有见过山,也不知山为何物。我曾幻想,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,顶天立地,好不威风。以后到了济南,才见到山,恍然大悟: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!因此,我在故乡里望月,从来不同山联系。像苏东坡说的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”,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。
至于水,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。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。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,虽不能像洞庭湖“八月湖水”那样有气派,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。到了夏天,黄昏以后,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,数天上的星星。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,然后上树一摇,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,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。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,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。
到了更晚的时候,我走到坑边,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,清光四溢,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。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,但也顾而乐之,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。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,才回家睡觉。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。清光更加晶莹澄澈。第二天一早起来,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,白白地一闪光,手伸向水中,一摸就是一个蛋。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。
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,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。在济南住了十多年,在北京度过四年,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,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,重又回到北京,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。在这期间,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,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。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,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,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,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,我都看到过月亮。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,我都异常喜欢。但是,看到他们,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。对比之下,无论如何我也感到,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,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。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,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。我的小月亮,我永远忘不掉你!
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,住的朗润园胜地。夸大一点说,此地有茂林修竹,绿水环流,还有几座土山,点缀其间。风光无疑是绝妙的。前几年,我从庐山休养回来,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。他看到这样的风光,慨然说:“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,还到庐山去干嘛呢!”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。此地既然有山,有水,有树,有花,有鸟,每逢望夜,一轮当空,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,上下空,一碧数顷,而且荷香远溢,宿鸟幽鸣,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。荷塘月色的奇景,就在我的窗外。不管是谁来到这里,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?
然而,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,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。见月思乡,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。思乡之病,说不上是苦是乐,其中有追忆,有惆怅,有留恋,有惋惜。流光如逝,时不再来。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。
月是故乡明,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!我怅望南天,心飞向故里。
丰子恺
记得有一年,我在上海过中秋。晚饭后,皓月当空。我同几个朋友到马路上去散步,看见了上海中秋之夜的形形色色,然后回家。我将就睡的时候,忽然有一个人推门进来。他送我一副眼镜,就出去了。我戴上这副眼镜,一看,就像照着一种X光,眼前一切窗门板壁,都变成透明,同玻璃一样,邻家的人的情状我都看见了。我高兴得很,就戴了这副眼镜,再到马路上去跑。这回所见,与前大异;一切墙壁,地板,都没有了;但见各种各样的人各自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。可惊,可叹,可怜,可恨,可耻,可鄙……也有可歌,可羡,可敬的。我跑遍了上海的马路,所见太多,兴奋之极,倒在马路旁边睡着了。醒来的时候,却是身在床中。原来是做一个梦。
- 让历史告诉未来!日伪时期牡丹江市中小..
- 黑龙江省海林市发现我国境内首个山脊陨..
- 经常疲倦还感冒不断?身体出现这5个迹..
- 美国最新版《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》透露..
- 雪乡游记:童话世界里的冰封奇遇
- 海林:传唱经典 传承精神 送别童祥苓..
- 去雪乡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?
-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
- 早期的雪乡什么样?
- 莫言:到了一定年纪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..
- 生活小常识:随礼时应遵循的智慧法则
- 健康有哪些方面?
- 真正有本事的人,往往都有三个大圈子
- 如何利用睡眠提高记忆力?
- “人有贱相,一看便知”,三个不经意的..
- 新景观!!新安朝鲜族镇山咀子大桥
- 黑龙江海林:“清凉游”激活文旅市场新..
- 人体真正健康的12个标志,满足5个才..
- 聪明的老人,从不和子女谈论这四件事,..
- 五十来岁的70后,如果你家只有一个孩..